《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快满2年了,《我看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系列也陆陆续续发布了整11篇。而有关民办教育的新制度层出不穷,所以准备再继续啰嗦下去,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各方参考。
10、《谈谈线上教育》
新学年开学之际,忍不住想说说自己有关“资本”以及“资本与教育”的一点看法。真的是忍不住——因为经济学知识比较匮乏,不敢轻易表达这方面的看法,只是看到听到了一些观点,所以忍不住凑个热闹、抛砖引玉。
【要是觉得文章太长不想看,我们也不废话,可以直接看总结:我们需要资本,但是资本的运作要受到限制,怎么限制是个大问题。】
注:本文所称教育机构,包括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和培训机构。)
追根溯源,资本的诞生估计至少可以追诉到三皇五帝时代——剩余财产的出现使得物资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成为可能,因此才有了“商人”和由其建立的“商代”。而人们致力于商品销售的动力,则来自于通过投入资本来获得更大利益。那么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而言,商业是好是坏?历史上有秦的重农抑商(不是灭哦),也有宋明的海贸之利,海内外的例子何其之多。但是例子再多也只是例子,只能证明当时当地的情况,并不是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一定要保留的。而我的观点是,在现阶段,个人劳动与创造的积极性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还非常之大。失去了个人利益的刺激,将一切寄托于政府的安排,积极性与创造力大幅度锐减是极其可怕的,可参考我国上世纪那个特殊时代的境况。所以,资本并不可怕,在现阶段消灭了资本才可怕。
那么,是否所有领域都应该向资本开放呢?别的领域不了解,不敢妄言。单就教育领域而言,个人以为资本的进入是有益处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教具产业,各种地球仪和显微镜的推陈出新,资本在其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接的教育服务方面,各类培训服务的蓬勃发展就是资本的功劳,包括面向未成年人的补课、各类艺术体育辅导和面向成年人的各类技能培训。所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也不可怕,教育领域有很多的事情还有赖于资本带来的创新与降低成本。
有一种观点,认为完全自由的市场是最好的市场,将所有决策都交由社会决定,甚至可以取消政府。这显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迷信社会人的理性、知识储备、咨询获取能力与眼界,把每一个个体都“优化”为神。对此,只想说:“市场失灵”了解一下?所以,资本有可能会变得可怕,完全自由的资本是最可怕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强买强卖、垄断……,直到形成黑帮统治的世界(或者建立秩序转型成常见的政府)。
在教育领域资本的过度自由,受伤害的将是受教育者,尤其是缺乏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未成年人。例如幼教领域的故意伤害事件,往往就是因为办学者为压缩成本而降低用人标准、宽松化内部制度;部分补习机构为了烘托自己的水平,而生造很多“名师”。近期个别网约车企业处于风口浪尖,其根本估计还是在于为扩大服务规模而过度降低准入门槛,为维护企业形象而推脱各类引发负面新闻的查询。所以,在教育领域,也不能任由资本自由飞翔,而要加以限制引导。
给三方的一点建议
▐ 给办学者的
1、想清楚是要名还是要直接的经济回报,要名的走非营利、要利的走营利。挂着非营利的壳走营利的路,就是在赌手里握着的炸药包什么时候炸——导火索有三根,一根在政府监管、一根在社会监督、还有一根在内部纠纷。
2、预判风险、舍得投入,把内部制度搞周密一点、搞严一点,例如内部审查制度、奖惩制度、风险分担制度等。选人用人、物资采购的标准提高一点,人力物力齐了才更有保障。如此,一方面是降低风险,另一方面是在意外发生时能有及时和准确的应对。
3、招生办学多从实际质量出发,各类宣传有据有节,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尽量多兑现甚至超额兑现一些。
▐ 给政府部门的
1、设好底线和处理措施,把为恶的办学者与学校都严加处罚。尤其是那种明知自身有缺漏依然隐瞒不改正的,要处罚得痛——不仅是要为恶的痛,而且要让想要效仿的“看起来都痛”。个人以为,按我们现有政策制度来看,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做,例如口号式的“禁止”“不得”喊了很多,违反甚至多次违反了之后的处理措施却不甚明了,或者是局限于力度有限的行政处罚而忽略了“用脚投票”的社会共治。看《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表述,这些应是受到了立法者的高度重视,期待有更为全面和详尽的制度出台以及实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有新制度出台,总有新问题出现,所以制度建设要及时更新啊。
2、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把加强管理、主动负责的管理行为,推到台前来供大家学习,引导其他民办学校跟进。例如若是哪个幼儿园有了对故意伤害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发现与处理机制,那就要考虑全国范围内推广啦。
3、用扶持政策发挥引导作用,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政府表彰、推广宣传等等。在此,特别建议要对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进行差异化的扶持,各办学层次、各教学目的都要区别。同时,也要考虑地区间的巨大差异。大体上说,对政府投入不足的领域要多鼓励,对需要创新的领域要多鼓励。而且,鼓励的目的是让尽量多的受教育者获益,若是只有少数的办学者获益,那是形式主义呢还是输送利益?
▐ 给社会人的
一句话概括:睁大眼睛、提出建议。
睁大眼睛是要了解需求、识别教育机构,找出有问题的、发现优秀性价比高的。尤其是对于受教育者或其家长,如何识别、如何利用协议保护自己,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出现了问题固然可以怪罪于政府监管不力、教育机构老板太心黑等等,可自身的损失却是实打实已经发生了,哪怕挽回也是有限的。而且,政府从来都不是万能的,监管举措一方面是预防问题,另一方面是惩前毖后,而谁愿意成为那个“惩前”案件中的当事人呢?
无论是问题还是优秀案例,发现后都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给政府,或者给教育机构等等。“螺旋形上升”是形容社会管理水平时的常用比喻,而这个推动力就来自于全社会。指出问题是挺好的,提出建议就更加的难能可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