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怎么就“火”不起来呢?

大民堂

2020年12月18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生孩子这个问题上,态度变得更慎重。除了要考虑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还要考虑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我作为一个在未来几年内将生宝宝纳入人生计划的90后,但对0-3早教一直没有方向。大家都说0-3岁是幼儿大脑发展的黄金期,对0-3岁阶段的教育投入回报率是最高的。就在我对市面上那些个早教机构挑花眼的时候,听闻上海出台了托育机构新政策。我赶紧去学习了一下,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可几个月下来了,这说好的家门口的普惠的托育机构咋就不见踪影呢?

其实,我们90后家长关心的问题无非以下三个

1. 哪些机构靠谱?到底有没有统一许可证?

我在大评上搜索“早教中心”共有2810个结果,搜索“早教托班”共有1850个结果。这些机构是否有证,是否符合政府部门制定的标准,孩子就读是否安全可靠,是我首先会考虑的问题。

2. 除了保姆服务,机构能教会孩子什么?

除了养,还要育。送孩子去上早教,除了找个地方带孩子,我当然也想通过早教中心发现孩子的天赋,培养聪明宝宝。那么除了保姆能提供的服务外,自然也希望机构适当地给孩子安排一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启蒙活动,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3. 我是否承担得起?

目前公办幼儿园托班收费标准是:示范幼儿园700元/月,一级幼儿园225元/月,二级幼儿园175元/月,这个价格还是美美的。但是我看了一下目前已公示的28家托育机构的公示收费标准,营利性托育机构平均收费9312元,非营利性托育机构平均收费4281元。作为普通上班族的我来说,接下来可就要天天吃土了呀!


这些冲着解决百姓需求去的托育机构开出来好像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火”?根据公开数据,目前,新设立的托育机构共可招收1600余位幼儿,可实际只招收了800余位。我苦思冥想,似乎找到了一些原因。

1. 机构收费偏高,家长难以负担

目前来看,托育机构平均收费较高。而造成高收费的原因,除了市场本身的逐利特征外,还与准入门槛有关。举个栗子,根据《设置标准》幼儿生活用房应设置在建筑首层,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地上二、三层,但同时楼下必须是托育机构用房(通俗说,要么借一层,要么一层二层一起借);幼儿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人员配置上,主力军保育人员(保育+育婴)与幼儿的比例应不高于7:1(年龄越小比例还应越高)。作为一名90后,我赶紧拿出计算器算了算,假设一个满额招收140名幼儿的机构,要租赁的办学场所面积至少是1120平(假设一层二层各560平),要配置的保育人员是20名,那么它每个月的开支应该是这样的:


开支项目

每月开支

说明

房租

16.80万元

按中心城区一层商铺平均日租6元,二层4元核算办学场所租金。(房东说:隔壁星巴克我收他8块,支持教育事业便宜点给你了)

21名保育人员、卫生保健人员

14.80万元

设置标准要求育婴员应有大专学历+四级育婴员证书,保育人员应具有四级以上保育员资格。按5//+41%社保公积金计算。(2018年度上海社保金企业缴纳比例34%、公积金企业缴纳比例7%,合计41%

专职负责人

2.12万元

设置标准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员四级以上证书,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工作6年以上经历。按1.5万月薪+社保公积金计算。

其他人员成本

6.35万元

教师2名、行政管理3名、后勤1名、财务2名、保安1名配置。教师8千、行政管理5千、财务5千、保安4千,均交社保公积金。

运营成本

20万元

水电煤7/月,已经充分落实勤俭节约了

设施设备维护运营费5/月:按照设置标准,托育机构要设置电子围栏、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保存30日)、紧急报警装置、集中采暖系统等,先不说前期成本,仅维护成本就比较高。教具玩具、书本材料、办公用品等其他杂项5万元/月。幼儿和教职工伙食8万元/月。

前期投入分摊

6.16万元

场地装修、设施设备采购、电子围栏、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保存30日)、紧急报警装置均属于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按3300/平标准进行投资估算,按5*12月分摊。

合计

66.23万元


生均成本

4731



结论是,在非郊区租赁一个能服务140个幼儿的托育机构场所,应向每位幼儿收取4731/月才能保本同时还要承担幼儿随时退班、生病不来等额外成本。在此基础上,如果股东有营利的想法并且心不黑地将利润率定在20%,那么收费将在此基础上加成20%,企业所得税率25%,收费将确定为7096元。唉看来我还是请个保姆实惠些,还是1对1服务……

2. 托育机构服务半径有限

根据上海目前的设置标准,托育机构服务半径是300-500m,生源较难达到140名幼儿满额的情况。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考虑,如降低租赁面积,设置小而精的托育机构,生均成本会更高。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企业生存也不易啊……

3. 市场需求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根据公开发表的大调研数据,目前,本市能提供2—3岁幼儿托育服务规模数共约16200名,占本市2—3岁幼儿数的8%左右。但这16200名儿童是否均有托育需求,有多少托育需求,能够承受的负担上限又是多少,我觉得需要进一步考量。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们,有的请阿姨,有的自己带,有的找早教机构。托育机构入托没有强制性,托育机构面向的人群是有3岁以下幼儿托育需求的家庭,而不是全部有3岁以下幼儿的家庭。


90后观点:总的来看,高收费、小范围是托育机构没有想象中火爆的主要原因。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高准入门槛造成的高运营成本,进而传导的高收费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家长会被费用这道坎拦在门外,寻找保姆、无证机构等替代方案。而反过来说,无证机构正因为满足市场关于服务、价格的双重需求,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源,才能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如果这些机构希望取得资质,就必须跨过门槛,提高收费,其结果可能是生源的流失,谁又会这么做呢?


数据来源:上海大调研公众号11月26日公开文章《近4成家庭发愁宝宝没人带,为何只有8%的父母送孩子去托儿所?》综合自:市人大、上观新闻